【作者简介】郭鹰,1995年分配至龙岩农业学校工作,担任语文教师,2000年开始兼任农校党办工作,任党办副主任,2009年评为农校高级讲师,2016年调至新罗区委党校任教。现为中国作协会员,龙岩市作协副主席,新罗区委党校高级讲师,新罗区政协委员,新罗区党代表,百姓“岩”讲家成员。有散文小说诗歌发表于国家、省、市报刊杂志,出版有红色少年小说《铜村有朵红色的云》、长篇小说《笔锋》、散文集《茶心酒性》。
笑莲打电话叮嘱我,今年是农校八十周年校庆,你给学校写篇文章吧。我问,学校的木棉树还在吗?她说,在,在,在。
爱上木棉,是因为大学校园内漫天漫地的木棉花点亮我们的青春时光,也因为它美得如此自信大方,无需任何别物陪衬,花期一过,决然落地,依旧鲜艳热烈,完好如初,如同英雄般与尘世道别,又被称作“英雄花”。更可贵的是,舒婷的《致橡树》赋予木棉不同寻常的生命意义。
那年夏天,一踏入农校校园,我就惊喜地发现,这里也有木棉树。教学楼东西两侧各有两三株,四层楼高,操场南侧还有一排,大概五六株。夏天的木棉树虽然高大挺拔,绿意葱茏,但很容易淹没于杨树、樟树、榕树之间,不为人注目,只有我在默默等待,等待下一个春天来临,等待茂密错交,没有一片绿叶渲染的树丫上开满成千上万火红的花朵,鲜红斑斓如永恒的灯塔。
从此,每一年,我都将舒婷的《致橡树》安排在花开时节,窗外是木棉花如火如荼,窗内是学生们的齐声朗诵:“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,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。根,紧握在地下,叶,相触在云里…..”很快,操场上,就会有许多用木棉落花组成的各种造型,一波又一波年轻的面庞仰望苍穹,默诵诗文,爱上木棉。
除了木棉树,还有一条沿校道种下的芒果树,花开时热烈缤纷,结果时累累压枝头,年年为我们提供清甜可口的芒果。女生宿舍前那株古老的玉兰树,清冽芬芳的玉兰花香弥漫在毕业季浓浓的离愁别绪中。通往烹饪、数控实验室的路上,紫荆花不知疲倦地开着,又自由又奔放。靠近食堂的操场角落的那株石榴,每到五月,总是默默地绽放属于自己的芳华,无论你在或不在;还有讲师楼前的几株桂花树,办公楼下的小花园,已经拆除的老办公楼、图书馆……农校的每一棵树,每一朵花,每一个角落,都写满故事,充满记忆。
进农校那年,我22岁,大学刚毕业。调离农校那年,我已43岁。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,从校园到社会的位置更迭,从青年到中年的人生历程,我在农校的木棉树下经风雨、见彩虹、沐阳光,整整二十一年。有朋友说,你很幸运,还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娘家。我被调过来调过去,现在都不知道哪个单位能回去,全都物是人非了。他不知道,我和农校的渊源何止二十一年。我的外婆家就在毗邻农校的后盂村,当年父亲在农校求学,被安排后盂村劳动实践……姻缘就是这么注定的。每次去外婆家,都要经过父亲的母校—龙岩农校。在我的相册里,至今珍藏一张全家福。在农校校门前,12岁的我和8岁的弟弟依偎在父母身边,幸福美好。十年之后,又是父母送我走进农校大门。那一天,父亲郑重地对我说:“我是农校的学生,你是农校的老师!我以后要叫你郭老师!”
郭老师在龙岩农校一呆就是二十一年,那么多温暖美好的回忆,那么多难能可贵的“第一次”,如一朵朵火红的木棉花,高高绽放,重重落下,牢牢记住---
第一次去同事家拜年,是1996年的春节, 72套集资房啊,在那一年全部搬进新居,一次性圆了大部分农校老师的一辈子的住房梦。忘不了老师们喜悦满足的笑容,那真是一个最欢欣鼓舞的春节。
第一次在开学仪式上拿到领导亲自发的新春红包,和老师们一起沉浸在欢乐的海洋中,窗外,鞭炮声热烈长久地响着,很有家的感觉,这个传统保留了很多年。
第一次将领到的工资和奖金交到母亲手中,她高兴得跳起来。
第一次跟随校领导去参加新老师的婚宴,浩浩荡荡走在乡间田埂上,阵势大得惊人,校长拍着胸脯说:“我们是娘家人!”又扭头对我们说:“你们嫁人时,我们都要去。”那天很多人喝醉,新娘的公公一路送了好远。
第一次上讲台,紧张得语无伦次,浑身发抖,听课的指导老师没有丝毫责备,一直温和地鼓励我。
第一次当班主任,带着比我小五岁的学生们开荒种地、唱歌跳舞、跑步比赛,样样都想争第一。我把全部的激情投入其中,他们包容我的冲动幼稚没经验。
第一次走进党办,写的公文被书记改得面目全非,永远记住主任说的一句话:比如写通知,要写到别人不会提问题才合格。
第一次参与筹备重要会议,结果在关键时候犯错。书记什么话也没说,将我写的检讨书默默撕掉,都没打开看一眼。
第一次要评职称了,大家都在帮忙,优秀先进都让给我,前辈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,工作可以暂时放一边,评职称最重要!
第一次去招生,翻山越岭走了大半天,回来被淋成落汤鸡,最后还被人半路截胡。……
前段时间,要进行新一轮的岗位资格认证,我找出参加工作以来的所有证书和履历资料:教师资格证书、普通话考级证、从助理讲师到高级讲师的每一本职称证书、三年一次的岗位聘任证书、每两年一次的体检表、教育硕士的学费报销凭证、婚假产假请假单存档、去北京培训的课程表……这才发现,每一年、每一步、每一个阶段,龙岩农校都不曾耽误我、亏待我、遗漏我,她一直在春风化雨地栽培我,包容我的青涩,纠正我的错误,等待我的成熟。我在这里成长收获,也在这里摔跤跌倒,有畅怀欢笑,也有午夜痛哭,结交了掏心掏肺的好友,也见识人性的自私和丑陋……我有过满腹的怨言,感受到很多不公平,在学校低谷时迫切想要离开她,甚至羞于告诉别人自己的工作单位……但她始终是我的母校,是护佑培育我成长的地方,是一辈子都感恩怀念的地方。
又是一年毕业季,又是一年木棉花开时,离别的愁绪在火红璀璨的花朵下愈演愈烈,望着一张张在木棉树下的留影,一个个拖着行李箱陆陆续续走出校门的年轻背影,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。那些青春的背影,即将投入社会的激流,切身体验生活的不易与残酷,他们能否如当年的我这般幸运,被轻轻接住、悉心呵护、用心栽培呢?
农校七十周年校庆时,我承担了校庆纪念册的编辑工作,参与了校史展览馆的布展工作。倏忽十年,白驹过隙,当年一起战斗的同事们再一次集结起来,为学校的八十周年校庆做准备,而我,只能遥遥相望,默默祝福。农校曾经的辉煌,我们如数家珍,农校经历的坎坷,我们携手闯过,农校的现在与未来,我们共同开创!
木棉花的花语是珍惜身边的人,珍惜眼前的幸福,流年易逝,时光匆匆,转眼,我已调离农校七年,她成了我回不去的母校,却是我心中永恒的灯塔。
祝福龙岩农校,我的母校,生日快乐!